上汽集團自主品牌的新任掌門幾乎塵埃落定。7月29日,記者從可靠渠道獲悉,集團新晉副總裁楊曉東將兼任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一職。
上汽對這則人事任命的態(tài)度相對低調、保守。盡管近幾日已有數家汽車行業(yè)媒體曝出這一進展,但上汽并未公開承認此事。這或許與就任流程相關。7月29日下午,記者撥打了楊曉東的辦公室座機號碼并接通,說明他尚未開始在新崗位履職,他表示,“現在還不能透露人事方面的事情?!?
楊曉東早年間曾參與上汽與通用合資公司的籌備工作,此后被派往北美通用總部全球采購部門,再后來楊曉東分管了上汽的海外業(yè)務,并將上汽的出口量做到了業(yè)內頂尖的水平。既有整車廠管理經驗,又熟悉海外市場的運作,業(yè)內認為他是執(zhí)掌上汽乘用車的理想人選。
上汽乘用車公司對上汽集團的意義不言而喻。盡管上汽已經是國內規(guī)模最大的汽車企業(yè),但長期以來被指“靠合資而活”,無論是銷量還是利潤,自主品牌在集團中所占份額都不高。
近年來,上汽集團將自主品牌的發(fā)展提升到史無前例的高度。2014年6月,現任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上任后,提拔王曉秋為副總裁,將他由當時的上海通用調轉至乘用車公司,當時上汽乘用車、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三大集團子公司中,僅上汽乘用車由集團副總裁兼任總經理。
上汽延續(xù)了這種思路。根據7月22日晚間“官宣”的全新一代高管名單,最新就任的三位副總裁中,除了楊曉東以外,一位是衛(wèi)勇,負責行政業(yè)務,升任財務總監(jiān),另一位則是祖似杰,負責新興業(yè)務,升任總工程師。
從上述人事任命上看,上汽對自主板塊的重視程度甚至有增無減:升任副總裁的高管中,沒有一位來自上汽通用和上海大眾,而是都出自暗合“新四化”發(fā)展方向的增量業(yè)務領域。
高管升職與否當然和取得的成績有關,但對于上汽這樣的大型國有集團而言,顯然更代表了企業(yè)未來的布局重點。特別是當前,全球汽車行業(yè)進入拐點,以上汽的規(guī)模,不進則退,下一步的棋子落點尤為關鍵。
自主品牌加快出海步伐
上汽可能迎來了十余年來最有挑戰(zhàn)的時刻,在整體市場遇冷的背景下,自主品牌近年來累積的成績或許率先受到沖擊。
數據顯示,在王曉秋執(zhí)掌的五年里,上汽乘用車的年銷量從開始的18萬輛上漲至70萬輛,但今年上半年銷量為32.46萬輛,同比下降9.6%。汽車市場進入存量博弈階段,上汽乘用車的天花板也隱約可見。
市場疲軟,銷量不振,是今年國內車市的主基調。針對這種情況,上汽方面已經展開了多輪轟轟烈烈的“救市”行動:今年4月,榮威、名爵先是降低了官方指導價,隨后又甩出了30億元的以舊換新補貼大禮包,全部都是針對自主品牌。但即便如此,上汽乘用車今年上半年的成績還是難言樂觀。
除了市場因素,上汽自主品牌的先發(fā)優(yōu)勢也在消退。2016年,上汽聯(lián)手阿里巴巴打造斑馬系統(tǒng),開創(chuàng)了“互聯(lián)網汽車”新物種,并借此在市場上逆襲,但隨著越來越多車企入局,上汽乘用車在車聯(lián)網領域打造的差異化標簽也在被慢慢撕下。
今年的銷量壓力是切實存在的。王曉秋此前在一次新車發(fā)布會上便坦言現在“活下來”是最重要的,盡管旗下產品的售價一再下探,但他認為,當前穩(wěn)住銷量是第一要務。
銷量重新成為上汽自主品牌的當務之局,而楊曉東自帶的海外市場基因,被認為是“拯救”上汽乘用車的有力武器。
楊曉東在國際業(yè)務部總經理一職上,表現可圈可點。數據顯示,2018年上汽集團實現整車出口和海外銷售27.7萬輛,同比增長62.5%,連續(xù)三年蟬聯(lián)全國第一,在業(yè)務布局方面,上汽近年來已經在海外建立了三個生產基地及三個海外創(chuàng)新研發(fā)基地,這其中,楊曉東是主要推手。
有分析認為,為上汽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去尋找更多的增長點,是即將接任的楊曉東自身所具備的優(yōu)勢。而海外市場,一直是上汽集團內部多次強調的方向。上汽集團2019年經濟工作中提及整車業(yè)務相關的“抓手”,多次涉及出口與國際經營。
放手合資板塊
與自主板塊相對應的是,上汽在合資板塊方面的“放手”。此次任命的副總裁,沒有一位來自上汽通用或者上汽大眾,而在五年之前,升任副總裁的王曉秋來自上汽通用,張海亮則來自上汽大眾。
值得一提的是,張海亮就任副總裁兩年之后,從上汽集團離職創(chuàng)業(yè),而他的離任也帶走了上汽大眾一干管理層。近兩年來,上汽大眾在管理上一方面動蕩較大,另一方面還不時被媒體曝出“管理混亂”。
從企業(yè)經營層面看,在市場整體下滑的大環(huán)境下,上汽大眾、上汽通用盡管是上汽的銷量擔當,但也無法獨善其身,今年上半年銷量分別同比下滑9.94%、12.91%,受此影響,上汽大眾今年上半年將銷量冠軍拱手讓給一汽大眾,這還是六年來的第一次。
事實上,市場需求疲軟,誰都不會很輕松,上汽大眾、上汽通用這樣的企業(yè)也不例外。今年上半年,配合著國家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的出臺,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也紛紛降低廠商指導價,為終端提供更多空間。
需要指出的是,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仍是上汽集團利潤的最大來源。去年,上汽集團凈利潤484億元人民幣,而上汽大眾、上汽通用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280億、156億。
相對而言,合資板塊的情況要好于自主板塊,這可能是上汽進一步提升自主品牌地位的重要原因。今年是上汽的“產品大年”,無論是上汽大眾還是上汽通用,都制定了相對積極的產品策略,甚至加大了向市場推出產品的力度,力保領先地位,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,上汽自主品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收縮了新產品的研發(fā)。
另外,也有接近上汽集團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上汽集團內部調動由很多因素決定,新任命的高管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集團發(fā)展的優(yōu)先項,但也不可否認,“有些項目是比較難出成績的”。
|